更多分类
新闻资讯编 号:2020/FLYJ-01 版本序号:A/0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20年9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批准页
编制:(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评估:(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复核:(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批准:(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令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它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要求,有效防范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单位财产损失,本单位特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编制了《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是本单位实施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本单位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
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于 年 月 日批准发布, 年 月 日正式实施。
本单位内所有部门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
主要负责人:
年 月 日
目 录
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5
一、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1
2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8
3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9
4 预防与预警机制....................................................................................... 14
5 应急响应与措施...................................................................................... 20
7 应急培训和演练...................................................................................... 41
二、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49
1、危险废物环境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9
2、煤气泄漏火灾爆炸引发衍生大气污染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57
三、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63
附件2外部救援单位、周边单位联系方式...................................................................... 67
本预案为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过程如下。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 [2015]4 号)等相关规定,由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编制了“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完成本预案编制后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应对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的指导性文件。《预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编制的,同时结合本企业实际,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完成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编制本预案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救人第一,以人为本
在人员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要本着“救人第一”的原则,最大程度地保障企业人员和周边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风险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环境优先,先期处置,防止危害扩大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之后,要救环境优先于救财物,迅速有效采取先期处置,尽量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
(4)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科学应急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
(一)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明确编制组组长和成员组成、工作任务、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应急预案报告主要由本单位工程师负责编制。
(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包括: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进行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包括:调查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分析现有应急资源是否满足企业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的应急要求。
(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包括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应急预案文本)。
风险评估报告主要通过对公司主要物料的危险性和工艺系统潜在危险性识别,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对现有的管理制度、防控和应急设施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差距,制定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最终对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进行表征。
应急资源调查报告主要对企业现有的应急保障措施进行调查。
应急预案文本包括总则、环境风险源识别、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和措施、后期处置、应急培训和演练、奖惩、附图附件等。
本预案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要求,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政府预案的衔接方式,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本预案编制过程中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代表的意见。现将公众参与及征求意见采纳情况说明如下:
根据导则要求,本项目征求意见对象为本公司员工、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居民及本公司企业周边的单位代表,采用座谈方式。会议纪要如下表。
表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众参与及征求意见座谈会议表
会议名称 |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座谈会 |
会议地点 |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 会议室 |
会议时间 | 2020年9月 |
主持人 | 于浩然 |
会议主要内容 | 首先,由公司总经理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预案的编制原因及适用范围。随后,预案编制人员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预案的内容(包括风险评估报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应急预案文本、编制说明),重点内容为公司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以及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可能产生事故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产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及操作规程,事故产生后所涉及的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情况以及公司的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同时参会人员对现场应急相关的区域、设施、设备及物资等进行了参观。 |
与会人员意见 | 与会人员认为本预案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措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较具体,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较适宜,企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将环境事故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建议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尽量避免环境事故的发生。 |
公司委托有关专家对《预案》进行技术审查。根据相关要求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审查专家对应急预案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形成评审意见。评审专家认为本应急预案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明确,工作原则基本恰当,单位基本情况概述较清楚,环境风险源辨识较准确,环境风险分析合理,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措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较具体,应急培训和演练计划较适宜。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内容基本符合导则要求,经修改完善后可报经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根据评审意见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的应急预案报告,完善后的预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
二〇二零年九月
为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强化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四项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和企业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保证职工和公司周围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止突发或非突发事件导致的环境污染物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企业实际,特制定本公司环境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4.24修订,2015.01.01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8]87号,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4.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1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15第5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12]77号);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2.16);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32号);
《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09]5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鲁政发[2012]5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治理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估导则(试行)》
《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烟台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5.5.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鲁政办字[2015]259号)。
1.2.2 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20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标准》(GB13690-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程》(GB20576-GB2060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01.24);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
1.2.3其他资料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泡花碱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山东莱州福利泡花碱有限公司年增产9万吨泡花碱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适用于人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等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引起的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本应急预案主要为公司内部应急预案,主要处置以下环境突发事件:
1、煤气发生炉脱硫除尘,水、大气等环境污染。
2、生产装置区因煤气泄露发生火灾、爆炸,造成大气、水环境污染事故。
公司应急预案内部体系框图见图1。
图1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内部体系框图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时,因自己能力和资源所限,需向政府部门求助。应急预案体系从层面上分为三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部门/行业应急预案,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对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和特别重大环境事件对厂外环境造成危害环境事故,在场人员要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值班调度并通知安全或环保部门,部门负责人或调度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安全或环保部门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外部支援体系框图见图2。
图2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外部支援体系框图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优先原则。
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针对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本公司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级(一级事件、二级事件、三级事件):
1、一级事件(涉及公司外部环境级)
①因生产区发生火灾或煤气发生炉发生爆炸产生的次生衍生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
②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突发环境事件;
③造成公司正常生产、运营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停工、停产10天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
一级环境事件对公司内、外均造成重大影响,属于区域级环境事件。
2、二级事件(公司级)
①因煤气发生少量泄漏产生环境污染或人员中毒,但控制及时的突发环境事件;
②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突发环境事件;
③因全厂紧急停车造成环境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
④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公司正常生产、运营秩序受到影响,停工、停产3天以上10天以下的。
二级环境事件仅影响到公司多个部门、车间,对周围群众造成影响较小,属于公司级环境事件。
3、三级事件(车间级)
①煤气发生炉发现存在设备有跑、冒、滴、漏的迹象;
②火灾报警器发出警报;
③其他除一级突发环境事件、二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环境事故。
三级环境事件对公司正常生产、运营造成较小影响,属于车间级环境事件。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本公司涉及附录A“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及临界量清单”中包含的物质为煤气,详见表2.1-1。
表 2.1-1 企业主要风险物质一览表
危险化学品 | 存贮量(t) | 临界量(t) | qi/Qi | ∑qi/Qi |
煤气 | 1 | 7.5 | 0.13 | 0.13 |
氨水(20%) | 60 | 10 | 6 | 6 |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公司Q值为6.13,可表示为Q1。
根据导则的定义,功能单元是指至少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储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他单元分割的地方。
主要潜在生产设施风险设备和装置情况具体见下表。
表2.1-2厂区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一览表
名称 | 风险物质 | 风险因素 |
煤气发生炉 | 煤气等 | 泄漏、燃烧、爆炸 |
危废库 | 煤焦油等 | 泄漏、燃烧、爆炸 |
物料输送管道 | 煤气等 | 泄漏 |
氨水罐 | 氨水、氨气 | 泄漏 |
生产过程中设备管道、弯曲连接、阀门、泵、储罐等均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依据危险物质特性和工艺特征确定本项目风险单元主要为:
(1)煤气发生车间,包括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装置、风机、输送管道;
(2)生产车间及物料输送管道。
(3)氨水罐区。
(4)煤焦油池。
输送煤气的过程中,管线、阀门等损坏导致物料泄漏,挥发出煤气、非甲烷总烃等气体,威胁人身健康,造成人员中毒,污染大气环境;遇明火,发生火灾,爆炸。煤气发生炉存在煤气泄漏、燃烧、爆炸风险。生产车间及物料输送管道,存在煤气泄漏、火灾、爆炸风险。氨水罐,存在氨水泄露、中毒风险。煤焦油池,存在泄漏、火灾、爆炸风险
存储煤焦油因破损导致物料的泄漏。泄漏的物料煤焦油会对水体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废气处理设施:公司设有废气处理设施,对煤气发生炉煤气燃烧烟气进行处理。废气设施运行不正常会造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超标排放污染大气环境。
为确保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指挥有力、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快速抢救、处理得当,公司设立应急指挥机构,并规范其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下设应急办公室。
当发生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应急行动,如果事件重大,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通报事件的情况。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件调查,总结应急经验教训。指挥部下设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若发生突发事件,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负责,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不在时,由环保科科长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如图3.1-1。
图3.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修改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建环境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环境事故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习。
(3)审批并落实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等的购置。
(4)检查、督促做好环境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有腐蚀性介质的跑、冒、滴、漏。
(5)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6)及时向上级报告环境事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7)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8)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9)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化学品特性、救援知识等的宣传材料。
主要职责如下:
①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②全盘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善后处理,生产恢复;
③负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环保、质检、卫监)报告发生的事故;
④及时通报友邻单位,告知灾情程度、风向等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支援请求;
⑤负责组织或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事故的整改。
2)副总指挥
主要职责如下: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职责。
3)应急指挥办公室
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消防器材、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
(2)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主要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3)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4)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
(5)确定事件级别上报总指挥;组织实施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联络、动用各应急队伍,现场指挥协调;批准临时性应急方案并实施,紧急状态下决定是否求助外部力量。
(6)拟订指挥部有关信息和通告。
公司应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故,包括警戒组、抢险救援组、通信联络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助组、环境监测组等专业救援队伍,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各救援专业队伍,是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各专业救援队伍人员组成以及具体职责和任务如下:
(1)警戒组:
职责:
a.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根据事故情景配戴好防毒面具,迅速奔赴现场;根据毒物爆炸(泄漏)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巡逻,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
b.接到报警后,封闭厂区大门,维持厂区道路交通程序,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发生点,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围观;
c.到事故发生区域封路,指挥抢救车辆行驶路线,指挥群众正确疏散。
(2)抢险救援组:
职责:
a.接到报警后,队员配戴好防毒面具,携带抢救伤员的器具赶赴现场,查明有无中毒人员及操作者被困,及时使严重中毒者、被困者脱离危险区域;
b.现场指导抢救人员,消除危险物品,开启现场固定消防装置进行灭火;
c.协助事故发生单位迅速切断事故源和排除现场的易燃易爆物质;
d.负责现场灭火过程的通讯联络,视火灾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请求联防力量救援;
e.现场确定移动灭火器等要按规定经常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f.负责向上级消防救援力量提供燃烧介质的消防特性,中毒防护方法,着火设备的禁忌注意事项;
g.有计划地开展灭火预案的演习,熟悉消防重点的灭火预案,提高灭火抢救的战斗力。
(3)通信联络组:
职责:
a.接到报警后,立即通知检修人员及技术人员待命,确保事故处理外线畅通,应急指挥部处理事故所用电话迅速、准确无误;
b.迅速通知应急指挥部、各救援专业队及有关部门、车间,查明事故源外泄部位及原因,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下达按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
(4)医疗救助组
职责:
a.熟悉厂区内危险物质对人体危害的特性及相应的医疗急救措施;
b.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能随时取用;
c.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做好准备工作,中毒者送来后,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者进行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转院抢救;
d.当厂区急救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向其他医疗单位申请救援并迅速转移伤者。
(5)后勤保障组:
职责:
a.负责厂区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准备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b.负责应急救援现场人员疏散的车辆准备,组织受伤人员的急救。
(6)环境监测组:
职责:
a.掌握一般的监测方法,协助外委监测人员,根据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故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b.根据监测结果,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综合分析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预测并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为防范环境事件的发生,公司采取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了必要的安全、环保巡回检查制度,并安装有害气体泄漏报警仪,确保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即使出现异常情况也能够及时发现。
(1)公司成立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小组,编写详细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由煤气站和使用煤气的各车间定期对操作员工进行培训教育,对员工的每一项操作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杜绝违章操作。同时要求操作人员要精心操作,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当班人员每小时进行一次巡回检查。
(2)煤气站和使用车间负责危险源的分管负责人要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岗位作业指导书》和各种管理规定的落实执行情况 ,发现违章操作要及时给予制止,并按规定处理,定期检查煤气管道、阀门、消防设施、一氧化碳检测仪等防护器材的维护、运行、保养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3)公司安全环保部、生产管理部、技术设备部负责每季度对危险源岗位操作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教育培训,所属车间(部门)利用每周车间会议加强对危险源岗位操作人员进行急救常识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意识。对于危险源岗位的特种操作人员执行《安全环保教育管理制度》,必须经政府专门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特殊工种上岗证方可上岗,严禁无证上岗。
(4)煤气站和煤气使用车间的操作人员要不定时对岗位所属设备及消防设施、防护用品进行巡检,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处理不了要及时上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消防 设施、防护用品能够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设备管理部负责定期对煤气管道、煤气发生炉、煤气使用设备和阀门进行检查,并建立台帐。
(6)安全环保部要坚持每月对上述岗位进行至少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按相 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建立好台帐。
(7)通过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和泄漏报警仪等自动装置进行实时监控,并发出警报。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风险源的重点监控制度、主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法、值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特种作业审批制度、各类考核奖惩制度等。
(2)定期进行安全、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各种安全、环保管理档案。
(3)按章操作,杜绝违章;加强对员工的各类培训和考核,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对特种作业要求持证上岗;按岗位操作要求做好各类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记录。
(4)安全设施齐全并有效;对压力容器、消防器材、安全装置应配置齐全,通过定期检查、试用确保其有效。
(5)每年对防雷设施、各类仪表、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完好。
(6)做好特种作业的管理工作;对临时性作业、动火作业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和安全教育,并明确监护人员。
(7)做好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根据天气预报,企业应做好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包括防汛、防洪、防台风。在极端气候和天气条件下,合理安排停产,并加强对产设施、环保设施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地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是: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
2、按照任务分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准备各种防护器材和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洗消、消防、抢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应急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对全公司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常识教育。
4、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夜间由行政值班和生产调度负责,遇有情况及时处理。
(2)检查制度:每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结合生产安全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个月的第一周,由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召开一次指挥组成员和各救援队伍负责人会议,汇报上季度安全生产和救援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且布置本季度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
(4)总结评比制度: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总结评比救援工作,每次训练和演习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评比奖励和表彰。
(5)各有关部门、车间安排人员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制定定期检查制度,对岗位人员进行定期专项培训,严格岗位操作规程,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并定期进行隐患排查整改。
配备安全帽、口罩、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各部门接到应急小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设置三级预警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和一级预警。
(1)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分析判断,确认各种来源信息可能导致的环境污染程度,初步确定预警范围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应急指挥部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警报发布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各职能部门应当迅速作好有关准备工作,应急队伍应当进入待命状态。
(3)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程度和发展态势,当危害程度超出已发布预警范围时,则应提高预警级别;当事故得到有效处置,危害程度明显小于已发布预警范围时,则应降低预警级别。
(4)经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或者经应急指挥部会商,事故得到控制或隐患已消除,可宣布预警结束。
调整与解除:确定事件级别,实时掌控事态发展,及时调整预警级别,事件危机解除后30分钟内发布解除预警信息。
当公司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能够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必须要按照本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公司根据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必要时要及时上报给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及公司各部门应当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各应急救援队伍立即进入应急状态,现场负责人及监测人员根据事故变化动态和发展,监测结果,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报告危险情况;
(4)根据需要采取设置的措施疏散、撤离或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5)在事故发生一定范围内根据需要迅速设立危险警示牌(或设置隔离带),禁止与事故无关人员进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6)及时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物资材料供应保障工作。
预警程序:
三级预警:现场人员立即报告生产班长,生产班长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知公司各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相关职能小组5分钟内赶赴事故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消除危害。
二级预警:现场人员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带班领导,公司应急指挥部宣布启动预案;紧急情况下,现场人员可直接向应急指挥部总(副总)指挥汇报,进行救援。各职能小组5分钟内做好应急准备。
公司所使用的煤气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灾害事故时,应按就近救援的原则,先由运输人员自救,同时请事故所在地的社会救援部门组织救援,并同时向单位报告,由企业应急组织进一步协调处理。
一级预警:现场人员核实情况后立即报告带班领导,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启动预案,依据现场情况决定报告市(镇)政府、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协助应急救援;紧急情况下,现场人员可先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同时报告公司进行救援。各职能小组5分钟内到达指定位置,控制事故现场,并迅速与外部救援队取得联系。
厂区设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设昼夜值班室,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事件发现者应根据本预案相关要求进行报告。
应急指挥办公室通过电话或口头通知各应急部门,各部门联系方式详见:环境应急组织通讯录。
针对事件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控制事态的能力,本公司将应急响应分为三级:
Ⅲ级响应:发生Ⅲ级环境事件,进行班组及车间内部响应,环境应急抢险维修组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现场负责人为班组长。
Ⅱ级响应:发生Ⅱ级环境事件,进行公司范围内响应,各职能小组紧急动员,现场负责人为应急指挥部总(副总)指挥,组织进行抢险和救援。
Ⅰ级响应:发生Ⅰ级环境事件,进行波及范围内响应,各职能小组紧急动员,奔赴事故现场,进行抢险和救援,公司内现场负责人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急指挥部将事件情况上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州分局等相关部门,将视情况启动县区级环境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1)当在预警监控或人工巡查发现突发事故时,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生产车间班组长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当班领导报告,同时有关车间职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接报的带班领导立即核实情况,由现场实际情况预判事故相应级别,并上报应急指挥部,启动企业应急预案,外联接待信息发布组按照信息报告的要求报告信息。
(3)启动应急预案后各应急小组立即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应急预案进行消防灭火、封堵泄漏源、医疗救护、事故水的收集等措施,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抢险救援组到达现场先抢救受伤人员,然后进行相应的应急救援消防灭火、抢险堵漏、污染物控制工作,警戒组在厂门口设立警戒线、引导危险区内人员疏散;后勤保障组调集工厂内防护器材、车辆物资供抢险使用;通讯联络组联系外援单位、上报信息;配合莱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事故点及受事故影响点的污水、大气等。
(4)应急处置完毕,并符合应急终止的条件后总指挥宣布应急终止,应急终止后各应急救援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查找疏漏等工作,并根据总结的经验对原有的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1)当泄漏现场第一知情人发现有煤气泄漏征兆或煤气泄漏时,
立即报告带班领导,并立即通知公司指挥部。
(2)指挥部立即安排应急救援组,立即携带所用检测、防护、急救仪器,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立即配呼吸器、检测仪,迅速查明泄漏点、泄漏量,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并向救援指挥部详细报告。
(3)指挥部接到煤气泄漏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控制事故发展,等待救援成员到来。
(4)紧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同时
通知所有指挥部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往事故现场。
(5)指挥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即了解现场情况,根据事故程度下达抢险救援命令。
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方案,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向发生事故的管道、容器内通入蒸汽或氮气降低煤气浓度,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同时要通知相关使用车间,防止煤气来源切断后产生负压,引起回火爆炸。
②由应急救援组负责组织人员将泄漏点危险范围内火源及危险物品彻底清除,以防引起煤气着火事故。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补漏,一般采用3MM钢板和胶泥补漏,清理现场附近有无中毒人员,如发现中毒人员要配合医护组进行紧急抢救。
③紧急疏散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除抢险人员以外,无关人员紧急撤到危险区域以外上风口处。稳定救灾秩序,同时立即清理道路,为运送救灾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准备。
④医疗救护组接到抢险通知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携带急救器材和药品赶往事故现场。
⑤安全处认真检查事故现场,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避免因抢险发生其它以外事故。
⑥应急救援组准备好抢修工具、器械,对泄漏点进行补漏抢修。
2、煤气中毒应急处置
(1)发现煤气中毒者应将伤者及时抢救出危险区域,放在通风处,及时通知医疗救护组到现场急救,并通知公司安全处、总调室及公司有关领导,设置警戒线,以防无关人员误入再次发生中毒事故,致使事故扩大。
(2)轻微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有防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3)轻度中毒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可直接送往就近的医院救治。
(4)中度中毒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医疗救护组和就近医院赶往现场急救。
(5)重度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或使用苏生器急救。并通知医疗救护组和就近医院赶往现场急救。
(6)重度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救护车送往较远的医院救治,就近送医院抢救时,途中要做吸氧、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等抢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1、煤气设施管道回火、着火事故处理措施:
发现煤气设备着火后,当班人员要立即向110、119、120报警,并向公司指挥部报告情况,同时采取措施如下:
(1)着火如果仅仅是煤气着火,应查找煤气泄露的原因并予以排除,在没有查明及排除前绝对不可灭火,避免CO中毒。
(2)立即设定警戒线,防止着火后固煤气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周围40米以内禁止车辆行人通过。
(3)煤气管道着火,直径小于100mm的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或用泥土和湿麻袋片等灭火。直径大于100mm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氨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气设备管道如已被烧红,严禁用水直接灭火。避免发生回火,应立即向煤气用户管道通入氮气,稀释管道内煤气。
(5)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6)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打开所有放散,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2、煤气设施爆炸事故处理措施:
(1)发现管道,煤气柜爆炸,当班人员立即停止回收煤气,停止使用煤气,同时向保卫室、安全部报告情况。
(2)工作人员戴好空气呼吸器现场警戒,周围40米以内设定警戒线,断绝交通,禁止车辆行人通过。
(3)若煤气设施管道爆炸出现大面积着火,按着火事故处理。
(4)若爆炸后没有出现胶帘或管道损坏,并没有出现连续爆炸现象,取柜内和煤气管道煤气检测。
5.3 应急救援及应急疏散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人员伤亡时,医疗救助组应立即将伤者救离危险现场,并视受伤类型(外伤、烧伤、中毒)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情况紧急者立即送往莱州市人民医院。
1、现场急救一般原则
⑴发生伤亡事故,抢救、急救工作要分秒必争,及时、果断、正确,不得耽误、拖延;
⑵救护人员进入有毒气体区域必须两人以上分组进行;
⑶救护人员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护;
⑷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了解中毒物质及现场情况,防护器具佩戴齐全;
⑸迅速将伤员抬离现场,搬运方法要正确;
⑹搬运伤员时需遵守下列规定:①根据伤员的伤情,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工具,注意保护受伤部位;②呼吸已停止或呼吸微弱以及胸部、背部骨折的伤员,禁止背运,应使用担架或双人抬送;搬运时动作要轻,不可强拉,运送要迅速及时,争取时间;④严重出血的伤员,应采取临时止血包扎措施;⑤救护在高处作业的伤员,应采取防止坠落、摔伤措施;⑥抢救触电人员必须在脱离电源后进行。事故发生过程中,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前后变化,应及时报告预防应急调度中心,便于从整体上迅速处理危险事故。并应在疏散人员后,将其过程、人员数字、伤亡以及损失向组长进行汇报。
2、煤气中毒现场救治方法
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者应予吸氧。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3、医院救治
厂级应急救援应指定医疗救护单位,预案启动后,根据事故性质和规模,由厂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是否通知医疗单位来人进行现场救护,医院应急室接到报警电话后,应询问事故发生详细地点和人员受伤情况,带足急救药品后,以最快的时间和最捷径的路线赶到事故地点。
(1)警戒疏散
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等事故时,后勤外联保障组应立即警戒事故现场,并打开最近通道,当消防车辆到达后,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同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组织与施救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根据风险评价预测,发生事故时需5min中内疏散厂区内的职工。
(2)逃生路线
一旦发生对人危害性较大的重特大事故时,及时逃生将是降低事故损失非常关键的步骤,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下达撤离事故现场的命令后,撤离人员,应迅速从各岗位向规定区域进行逃生,逃生过程中必须沿应急疏散线路示意图逃生,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缩短抢救人员的救援时间。波及范围内主要为厂内职工,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疏散方向,疏散时需要用湿巾护住嘴鼻过滤毒气,事故发生时按照疏散路线向发生时上风向疏散,在上风向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1)危险区的设定:发生事故的生产区为危险区。
(2)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事故发生后,后勤外联保障组依据事故发生点发生泄漏时周围100米范围内均应划为现场隔离区。
(3)事故现场隔离方法:后勤外联保障组可采用在主要道路或出入口利用围绳或警戒带的方法进行隔离。
(4)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后勤外联保障组设置警示牌进行隔离。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②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③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②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③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处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时汇报班组长(主操作)、和车间主任、生产部长。
②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①处理泄漏事故进行救人和堵漏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
②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③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由公司救护组送医院就医。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①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②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离开现场。
③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巡视事故现场防止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严格服从指挥部的指挥,做好救援工作。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1、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期间,由后勤外联保障组进行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事故处理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岗位实行警戒,未经应急指挥部批准,所有人员禁止进入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拍照、录像,除事故调查管理部门或人员外,需经总指挥批准;
4、事故现场的设备、设施等物件证据不得随意移动和清除,抢险必须移动的需作好标记。
事故紧急处置后,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应组织相关力量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工作,根据事故的特征采取合适的方法清除和收集事故现场残留污染物,防止造成次生环境污染。
若发生事故,应根据事故波及范围确定监测计划,监测人员应在必要的防护措施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入处理现场采样。此外,监测方案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由指挥部做调整和安排。应急监测单位的选择应满足应急能力及快速反应的要求,监测要素、监测点位、监测因子要符合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
(1)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水环境监测方案
监测因子为:根据事故范围选择适当的监测因子。事故选择COD、氨氮、石油类等作为监测因子。
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取样一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测点布设:共布设2个监测断面,具体位置见表下表。应急监测设备利用公司内现有监测设备。
表5.4-1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
断面 | 位 置 | 监测项目 | |
1 | 厂区 | 排污口 | COD、氨氮、石油类 |
(2)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全厂可能发生环境风险事故为储罐储存物料泄漏或装置区物料输送管道泄漏,全厂涉及到的可能风险因子包括煤气、非甲烷总烃,事故下应根据发生的不同事故有针对性的布置监测。
监测单位:满足应急能力及快速反应的要求。
监测因子:特征因子应根据发生事故的实际情况布置监测,特征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进行监测。
监测时间和频次:按照事故泄漏的污染源和泄漏物的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15min监测1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表5.4-2事故风险状态下事故废气监测因子
编号 | 监测位置 | 设置点位 | 监测因子 | 监测频次 | 备注 |
1 | 事故时下风向厂界 | 1 | 非甲烷总烃等 | 一般每15min监测1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 请外援单位 |
2 | 事故时下风向最近敏感点 | 1 |
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方案的具体实施均是由应急监测工作者完成的,而每一污染事故都可能危及分析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酸碱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
5.5.1.1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报告
(1)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事发岗位人员应立即电话汇报生产值班经理或生产部经理,值班经理或生产部经理收到事件信息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信息后,及时发布启动应急预案的指示。
总经理于事发后两小时内向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州分局及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2)若发生一般煤气泄漏造成的环境事件,由岗位人员报告相关领导,再由生产经理向公司相关领导报告,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3)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了解事态发展。总经理根据事件的情况决定应急响应规模和级别。若发Ⅱ级以上环境事件,总经理(总指挥)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办公室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时做好应急准备。
详细通报程序见下图。
图5.5-1 信息通报及预案启动、响应程序图
5.5.1.2电话通报及联系词内容
电话通报内容必须清楚、简明。包括:1、通报人姓名;2、通报时间;3、意外灾害地点;4、意外状况描述;5、伤亡报告;6、处置措施;7、协助事项。
当发生泄漏等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可能危及周边区域内人身和财产安全或环境污染时,应立即将事件信息报告至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以便实施紧急避险与救援。发生Ⅱ级以上环境事件后,公司必须立即向所在市(镇)政府及生态环境局报告,如果事件污染程度较大、等级较高,必须立即向市级相关部门报告。
市(镇)政府及环保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接到环境污染与破坏事件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及时动员受到环境污染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强行组织疏散。
1.当发生重大伤亡事件,或火灾、爆炸事件,或大量泄漏、需疏散人员等重大事件,应向政府部门报告。
2.伤亡事故
工作场所发生任何伤亡、死亡事故,应立即向生态环境局、公安局、应急管理局报告。非经许可不得移动或破坏现场,现场应拍照留证。
3.视外泄及人员伤害情形,向下列单位报告。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州分局
4.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同时报告消防队、公安局和应急管理局。
若事故严重,需要公司外附近人员、车辆疏散时,应报告市(镇)政府,警戒疏散组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执行疏散计划,应急总指挥对外发布事件情况公告。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打算等初步情况,事件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续报根据应急处理工作进展情况每天上报,当情况发生特殊变化或有重要信息时应随时上报;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对初步认定为一般 (Ⅲ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当在4小时内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州分局;对初步认定为重大(Ⅱ级)或者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当在2小时内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州分局。
动态报告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符合下列条件,即满足终止条件: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到规定的限值之内;
3、事件所造成的灾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各小组完成救援任务后,及时反馈信息,指挥部根据反馈信息,确认救援结束:
①三级突发环境事件由调度中心决定终止救援,由调度中心主任下达终止命令;
②二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终止救援,由总指挥下达终止命令。应急救援指挥部向预防办公室下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再由预防办公室向各救援小组转达应急救援终止命令;
③一级突发环境事件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政府部门相关领导共同决定终止救援,由总指挥向预防办公室下达救援终止命令。再由预防办公室向各救援小组和有关部门转达救援终止命令。
在未接总指挥解除警戒区命令前,应急疏散引导组要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莱州市环境监测站、厂区内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到污染区对空气及河流进行连续检测,经分析合格后,确认安全性得到保证后,报告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除警戒区命令。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企业(或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关注区及人员事件危险已解除;
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当事故得到控制后,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在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成立由生产处、办公室、后勤处等有关处室和发生事故的主管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查明事故原因,检查事故现场,消除潜在隐患,落实防范措施,追究事故责任,调查事故人员伤亡、损失情况,拟定《事故调查报告》,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在主管副总经理指导下,成立事故抢修组,研究抢修方案,消除事故隐患,为恢复生产做准备。在主管副总经理指导下,由办公室、财务处、后勤处等处室和事故发生单位的领导组成事故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中受伤、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护等善后处理工作,接待来访工作等。事故结案工作要在主管副总经理指导下,由事故调查组负责。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组织环境监测、环境评价人员及相关部门专家对事故进行污染损失评估。弄清楚污染状况和污染覆盖面,确定事故的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事故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评价报告报生态环境局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
(1)信息发布
各部门及时将事故的进展情况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各种应急救援信息的发布,当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负责通过媒体或其他途径宣布应急结束。所有发布的信息应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2)后期处置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本公司或上级部门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救治、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3)资料保存
将事故处理过程中视频资料、实物、事故发生前后的操作记录以及有价值的线索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以备后用。
(4)灾后安置和赔偿
对于受灾人员由公司办公室统一进行安置,对于受伤人员除应得的工伤社会保险外,公司还将按照受害者的受伤程度给予受害者和死亡者家属一次性赔偿。对重伤者和死亡者家属按以下原则进行赔偿:
①过错责任赔偿原则。根据受害者和公司在事故中的责任大小进行赔偿。
②伤害程度原则。根据受害者在事故中受到伤害的程度进行赔偿。
③一次性给付赔偿原则。按照当地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收入为基数计算赔偿数额并以此性给付。
④多重赔偿同时实施原则。事故受害者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得到工伤补偿外,公司还将向受到事故伤害的受害者或家属赔付赔偿金。
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尽可能的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避免非工作人员破坏事故现场,影响正常生产恢复,以利于事故原因的调查和事故责任的落实。要做好以下二点:
(1)在事故地点或事故原因未完全确定以前,事故现场不能破坏或废除,也不准对无关人员开放,以保证获得正确的第一手资料,便于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
(2)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和现场状况都不得破坏、移动或清洗。为抢救受伤人员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对事故现场按原状做好标记。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现场,须经事故调查组同意,才能予以清理。
(1)现场净化的方式、方法
①公司安排人员对事故区进行清理,原则上从外到内、从上到下进行清理,轻拿轻放,不准出现推拉、硬拽、磕碰、摩擦等危险举动。
②清理过程中注意衍生事故隐患,发现可疑现象立即停止清理并及时上报。
③各人员重点加强对泄漏部位或防火部位的监控,对可能引发泄漏或火灾事故的信息应及时警戒并向上汇报,不得擅自处理。
④各疏散通道确保畅通无阻。
⑤作业前,安环科及安环科负责人要对员工进行安全作业宣讲。
(2)现场清理组织
清理措施由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后,由事故车间主管领导负责组织本车间人员及消防组、抢救救灾组参与进行现场净化,安环科监督落实。
救援过程中产生的消防废水,引入应急事故池中,对污染物进行监测,不能直排需进行处理或外运至有相关资质的污水处理单位处理。
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时收集后,外运至有相关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
灾后及时对事故水调配处理,达标后外运至有相关资质的污水处理单位处理;受污染的土壤要进行防渗、防流失:对于受损的植被要及时恢复,保证绿化面积和成活率。
(1)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事故的级别及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安环科负责收集有关资料并存档。
(2)事故调查小组应积极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阻挠。
(3)事故调查清楚后,事故调查小组应及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4)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及抢救过程应急能力评估,并就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6)经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后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和事故防范措施积极落实,立即进行生产秩序恢复前的污染物处理、必要设备设施的抢修、人员情绪的安抚。
严格按《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要求落实报告制度。
(1)一般(Ⅲ级)突发环境事件,事发地区县环保护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30分钟内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应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局报告。
(2)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初期无法按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确认等级时,报告上应当初步判断的可能等级。随着事件的续报,可视情核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并报告应报送的部门。
(3)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4)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波及相邻市级行政区域的,区生态环境局应当在向市生态环境局报告的同时,及时通报可能波及的其他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5)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报告中弄虚作假,致使事故扩大或者延误事故处理的,按照有关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预案的编制必须经过一个持续改进,并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受经验、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因此应定期对应急救援人员或员工进行预案内容的培训,确保应急救援人员熟知救援过程和方法,能在救援过程中密切配合。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公司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效实施后,指挥部要根据本预案的具体实施情况,每年都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采取各种形式对涉及应急救援的有关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营保持相应记录,并做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和考核记录。
(1)培训周期:每年视具体情况最少安排一次培训;
(2)培训内容:①消防基本知识,逃生与疏散方式;②公司危险目标的分布情况;③公司消防设施的分布及使用说明;④灭火器及消防栓、消防带的操作演练;⑤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的分布情况和相关环保基本知识。
2、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响应的培训
(1)培训周期:每年不少于一次;
(2)培训内容:①紧急疏散与撤离知识;②防护器具的使用;③现场救助知识等。
1、演练准备
为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及消防设备设施的状况,公司必须安排进行事故演练。演练前公司应急指挥部要周密计划、周密准备,在报请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意后,预防办公室负责对演练需要的人、财、物要逐一落实到位,明确指挥人员、演练的项目、演练的规模、演练的事件、参加演练的车辆等,为搞好演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2、演练的范围和频次
应急救援指挥部每年最少要组织一次在公司范围内主要针对物料泄漏、火灾、爆炸等环境污染事故的疏散、急救、消防等的演习、其它应急演练依实际需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演习。
3、演练的组织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组织和实施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和预防办公室负责,演练前先组织有关人员学习相关演练知识,做好周密部署,为演练的成功打下基础,演习应建立演习记录,并且在演习结束后对应急救援演习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演习进行总结。
公司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以提高预防能力和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在应急实战演练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更新本应急预案。
公司设立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专项资金,由应急指挥部管理。经费预算20万元,主要用于:应急人员的培训、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保养、维修、更新,不得挪作他用,年终统计开支使用情况,向指挥部汇报。如果超支应申请补足金额,保障应急状态时公司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经费使用情况见下表。
序号 | 使用范围 | 数量 | 监督管理措施 |
1 | 应急人员培训 | 3万元 | 年终统计开支使用情况,向指挥部汇报 |
2 | 应急人员演练 | 5万元 | |
3 | 应急救援物资的保养、维修、更新 | 12万元 | |
合计 | 20万元 |
公司常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物资和人员装备,专门存放并由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组管理维护,定期检查配备物资质量是否完好、数量是否足够,能否满足应急状态时的需要,并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新过期物资。
表8.2-1应急物资
名 称 | 数量 | 设置位置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
安全防护预防物资及装备 | 灭火器(手提式) | 140 | 公司各区域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灭火器35KG | 4 | 生产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自给式呼吸机 | 1 | 安环部 | 彭永环 | 15315153332 | |
防护服 | 2 | 安环部 | 彭永环 | 15315153332 | |
防毒面具 | 15 | 仓库、生产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防护镜 | 5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防护手套 | 10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安全带 | 4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消防栓 | 4 | 公司各区域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安全出口标志 | 20 | 公司各区域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现场抢救物资及装备 | 事故池(1200m3) | 1 | 公司厂内 | 孙希伟 | 18660550805 |
潜水泵 | 3 | 公司厂内 | 孙希伟 | 18660550805 | |
编织袋 | 150 | 仓库 | 孙希伟 | 18660550805 | |
钢丝 | 100 | 维修间 | 陈璞山 | 13465503429 | |
大锤 | 10 | 维修间 | 陈璞山 | 13465503429 | |
铁锨 | 8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监控报警 | 可燃气体报警仪 | 20 | 生产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公司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知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保证在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后,能迅速赶赴现场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各职能小组人员构成有变动的,由其上级机构作出人员调整说明,并及时补足人员,对于新入组的成员,组长要尽职尽责,将本小组职责说明,并做好小组内应急演练和培训。
公司应急预案相关人员要确保手机24小时正常开机,各部门电话处于值班监听状态,确保本预案启动时个应急小组之间的联络畅通。
对讲机报警或内部电话、手机报警。
预案启动后各个应急小组之间相互配合,负责现场人员疏散、救护工作,并控制好现场做好治安保障工作。用彩带设置警戒线,限值人员进出,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及危害波及区域;为事故发生后的单位和人员提供一切方便、避免因措施不当而导致人为事故或继发性事故蔓延或扩大。在110民警到达现场后,主动说明情况并积极配合民警展开工作。
贯彻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治疗的原则,配备必要的急救医药和器材,并制定医护人员的应急准备措施,以保证应急救援现场急救的需要。
确保应急用车,当公司无法自身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时,可向莱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寻求支援。
突发环境事故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认真履行环境法律、法规,而引发环境事件的;
(2)不按照规定制定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拒绝承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准备义务的;
(3)不按规定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真实情况的;
(4)拒不执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在事件应急响应是临阵脱逃的;
(5)盗窃、贪污、挪用环境事件应急工作资金、装备和物资的;
(6)阻碍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或进行破坏活动的;
(7)散布谣言,扰乱应急工作秩序的;
(8)有其它对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造成危害行为的。
公司每年针对应急预案演习、培训、预案完善和事故应急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
(1)编制和预案管理中做出成绩的工段和个人实行年底奖励,个人评为优秀个人,工段评为预案编制和管理先进单位。对预案执行不好的个人和单位提出批评。
(2)对公司级演习和车间级演习进行总结评比,对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金奖励,对演习准备和配合及实施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金处罚,根据评比情况给予适当的奖励及处罚。
(3)对应急预案培训实施单位年底进行评比,对培训工作做出贡献和成绩突出者进行现金奖励。对培训工作敷衍了事者给予批评。
(4)对应急工作中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抢排险事故或抢救人员有功的、使国家企业人身财产安全减少或免受损失的、对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且实施效果较好的人员进行奖励。对不按规定执行预案的、拒绝履行应急任务的、不及时报告事故真实情况贻误应急工作的、不服从指挥临阵脱逃的、盗窃挪用应急物资的、散步谣言的、其他危及应急工作的进行处罚,违反刑法的按刑法处理。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恢复 recovery: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危险化学品: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突发环境事件: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指长期的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预案:指根据预测危险、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分类:指对因危险化学品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化学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突发环境事件而划分的类别。
分级:指对同一类别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本预案在编制过程中没有引用特殊的符号和代号。
本应急预案报莱州市环境保护局备案,并抄送镇有关环保部门及周边单位。
1、本预案由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各相关单位编制、修订,经环保部门评审后备案。备案后的预案经总经理签署后实施,与本预案相关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单位应长期保存、定期学习预案内容并组织进行演练。当公司生产装置发生变化时,安全环保科要根据装置的危险程度及时修订、完善公司综合预案。在演练中有严重不符合实际内容的,要及时组织相关单位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时修订,以保证预案具有可操作性,保障预案的可持续改进。
2、原则上每三年对综合预案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企业环境风险发生变化的;
(3)企业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已经调整,发生重大变化的;
(4)企业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6)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7)周围环境或者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及同行业发生各类突发事件的;
(8)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9)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10)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本应急预案由本公司应急办公室编制制定,由本公司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优先原则。
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见综合应急预案第四部分。
在危险源的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设备、设施按照有关主管单位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例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岗位员工每小时对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公司每年制定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按其实施工作,及时进行危废的月报、季报,厂区内设有符合规范的暂存库,建立健全危废管理制度,危废入库时必须填写危险废物管理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报请市、区生态环境局批准,领取危废转移联单,转移到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转移后将填写完并加盖产生方和处置方公章的转移联单依据规定送呈生态环境局留存。公司规定至少每三年内必须对废弃物处置方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其有害废物的处理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A、加强储罐和管理工作
①严禁将明火、火种带入库区,严格动火制度;
②消除电气火花及静电放电的可能,库区用电必须按规定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库房人员必须穿不带铁钉的鞋或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
④储罐严禁吸烟、携带火种;
⑤在危险物品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防止撞击、摩擦、翻滚;
⑥危废桶放置在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液体温度升高,有效的避免因火灾事故发生;
⑦储存的危废应有明显的标志,储存危废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储存危废的建筑物全部为地上建筑,必须安装通风设备,并注意设备的防护措施;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存,必须单独隔离限量储存。
B、加强火源管理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火源的管理,生产过程中的火源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明火,主要是维修用火;摩擦与撞击;电气火花和静电火花;其他火源,至高温表面可产生自燃的物质、烟头、机动车辆、排气管等。厂区内动火作业应严格按照《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程》(AQ3022-2008)执行,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危险物品的搬运过程中尽量避免摩擦和撞击;厂区严格限制外来车辆进入厂区,运送物料的车辆必须佩戴完好的防火罩;机动车装卸货物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和修理;严禁外来人员携带火源进入厂区。
①危险废物的运输只能委托具有危险废物资质的运输单位承运,并做好转运五联单制度。
②运输、装卸危险物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危险废物的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输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物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
④通过公路运输危险物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载,指定运输路线,避开敏感目标,不得进入危险物质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
当公司危险源发生异常时,岗位人员或企业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异常事故,应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如果需要社会援助可直接拨打“110”、“119”、“120”等电话,请求社会援助。值班人员不管以任何方式接到报警后,将立即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报告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所有成员;公司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将立即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各应急队伍奔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下方式、方法发布或获取预警信息:
1、口头示警
2、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网络发布预警;
3、文件形式、广播发布预警(包括张贴通知、散发布告);
4、本公司现有的通讯资源发布预警(电话、手机、防爆对讲机、车间口头形式上报的预警信息等);
当事故发生后,根据公司预案要求,及时把信息向公司值班中心报告,值班中心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汇报、处置事故,避免事故扩大。公司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危险废物泄漏时,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1)事故发生单位应迅速将泄漏部位、泄漏物形状及已采取的堵漏措施报告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
①了解泄漏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确定应急规模,组织制定应急处置的具体方案。
②根据泄漏事故情况,向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应急指导、援助。
③各专业组在做好应急抢险人员自身防护的基础上实施应急工作。
④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进入现场的应急人员必须配备达到要求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具有易燃性,事故中心区域应严禁火种,同时采取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立即在边界设置警戒线。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态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域的范围、人员疏散和撤离地点、路线等;根据事故情况和事故发展,确定事故波及区人员的撤离;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必要时用水枪掩护;泄漏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3)泄漏物处理
泄漏被控制后,要及时将现场泄漏物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理,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事故处理完毕后由善后处置队负责现场清理,对泄漏现场地面进行清洗,清洗废水排水集中收集,统一外运资质单位处理。处理泄漏液的废物、废渣、容器统一放置在危废储罐,统一外运资质单位处理。
①一旦危废暂存处发生火灾,应立即上报值班领导,并立即报警,初起少量火源应用抗溶解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等灭火器灭火,或用湿被湿布等覆盖燃烧区,使其窒息或减小火势。
②采取先控制后消灭,针对火势发展蔓延情况,积极采取统一指挥、以快治快、堵截火势、防止蔓延、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现场处置队负责现场灭火。如火势过大,应急人员应立即撤离安全区域,等待消防部门及上级部门支援,然后在上级部门的指挥下统一灭火。
③切断火势蔓延的途径,冷却和疏散被火势威胁的密闭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烧范围,并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群众。
④抢救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向,进行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人员应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同时向下风向的单位通报并协助单位疏散人员。
⑤现场指挥者要注意火灾现场动态,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时,应立即停止灭火,疏散灭火人员,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以免因爆炸而引起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扩大。
⑥火灾扑灭,仍然要由疏散隔离和安全保卫队负责监护现场,消灭余火,保护好火灾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部门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
处理完毕后,现场清理由医疗救护及善后处理队负责,将消防废水、地面清洗水,集中收集到危险废物桶内,交给危废处理单位处理。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②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③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②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③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处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时汇报班组长(主操作)、和车间主任、生产部长。
②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①处理泄漏事故进行救人和堵漏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
②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③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由公司救护组送医院就医。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①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②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离开现场。
③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巡视事故现场防止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严格服从指挥部的指挥,做好救援工作。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本项目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主要是由于工人操作不当或生产设施没有维护引起的煤气、氨水等泄漏,进而引发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大气污染事件。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优先原则。
受困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大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见综合应急预案第四部分。
1)危险源监控的方式、方法
在危险源的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对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设备、设施按照有关主管单位规定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例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岗位员工每小时对所有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当公司危险源发生异常时,岗位人员或企业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异常事故,应及时通知值班人员,如果需要社会援助可直接拨打“110”、“119”、“120”等电话,请求社会援助。值班人员不管以任何方式接到报警后,将立即查明事故原因,并及时报告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所有成员;公司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将立即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本单位各应急队伍奔赴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以下方式、方法发布或获取预警信息:
1、口头示警
2、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网络发布预警;
3、文件形式、广播发布预警(包括张贴通知、散发布告);
4、本公司现有的通讯资源发布预警(电话、手机、防爆对讲机、车间口头形式上报的预警信息等);
当事故发生后,根据公司预案要求,及时把信息向公司值班中心报告,值班中心根据事故情况及时汇报、处置事故,避免事故扩大。公司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1)当各危险源若遇明火、火花、高热等引起小火灾时,由生产操作现场人员应立即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火源进行扑灭。
(2)当危险源发生较大火灾、爆炸后,公司管理人员或现场操作人员首先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然后迅速使用灭火器灭火,并立即用电话报告带班领导,启动环境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人员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各就各位,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各应急救援小组人员根据规定的职责各施其责。
应急救援小组到位后立即开启灭火器,各作业岗位停止作业,关闭相关的机泵、电源,相临贯通的管道或工艺阀门,转移现场可燃或易燃物品;安全防护救护小组立即抢救或搜寻可能的受伤、被困人员;
(3)后勤保障组及时配合应急救援小组提供防护服等物资设施。
(5)应急救援小组检查事故区污、雨排水阀和闸,确认处于关闭状态;
(6)公安消防队到场后,由消防指挥员指挥火灾扑救,公司抢险人员协同扑救;
(7)遇着火离临近周边企业较近,有可能影响周边企业时及时通报周边企业,后勤外联保障组应及时告知作好相应的防范准备;
(8)遇火势无法控制,着火罐有迹象发生爆炸或危及临近爆炸时,后勤外联保障组应及时疏散撤离所有人员,并通报村镇政府、周边企业、周边村庄。
火灾处置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小组灭火抢险时应视现场情况和人员力量、设施,按有利于灭火和控制火势蔓延,灵活实施具体灭火抢险措施;
(2)抢险人员应注意作好自身防护,需要时佩戴呼吸防护器具;
(3)对接近火场的抢险人员应穿着防火隔热服,注意用喷雾水进行掩护;
(4)在无把握扑救时注意加强对设备和建筑物的冷却,控制火势等待增援;
(5)在有可能发生对人身重大伤害时,后勤保障外联组应及时撤离现场人员和通知周边企业、村庄人员;
(6)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应急抢险组应及时提供燃烧物质特性、储量、工艺设备等火场情况,服从消防部门的指挥。
(7)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首先检查防护器具是否完好,发现不合格及时调换。
②正确熟练使用防护器具。
③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规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并记录。
②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③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处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及时汇报班组长(主操作)、和车间主任、生产部长。
②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①处理泄漏事故进行救人和堵漏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
②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了解现场情况,防止事故扩大。
③保护好现场伤员,防止伤员二次受伤,现场有条件的立即现场进行抢救,条件不具备的由公司救护组送医院就医。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①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②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离开现场。
③参与救援人员认为防护不到位,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参与抢险。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在确定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时,由总指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点人员后,留有专人巡视事故现场防止遗留隐患问题。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严格服从指挥部的指挥,做好救援工作。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毒面具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煤气泄漏现场应急措施
重要环境因素 | 煤气发生炉 | 发生地点/岗位 | 煤气发生炉 |
潜在环境影响 | 煤气泄漏,导致人员中毒,环境污染,遇明火导致火灾、爆炸,消防导致污染附近水体。 | ||
信息报告流程 | 报警方式采用现场报警系统(内部电话、手机(公司内部虚拟网)等通讯工具)报告,所在岗位的当班班长立即(指在1小时内,下同)向组长/主管逐级报告,组长/主管立即向立即向副总汇报。 | ||
应急救援器材 | 灭火器材、堵漏器材、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对讲机等 | ||
应急处置措施 | (1)当泄漏现场第一知情人发现有煤气泄漏征兆或煤气泄漏时,立即报告本单位领导,并立即通知公司指挥部。 (2)指挥部立即安排应急救援组,立即携带所用检测、防护、急救仪器,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立即配呼吸器、检测仪,迅速查明泄漏点、泄漏量,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并向救援指挥部详细报告。 (3)指挥部接到煤气泄漏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控制事故发展,等待应急救援成员到来。 (4)紧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向总指挥报告,同时通知所有指挥部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往事故现场。 (5)指挥部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即了解现场情况,根据事故程度下达抢险救援命令。 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方案,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向发生事故的管道、容器内通入蒸汽或氮气降低煤气浓度,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同时要通知相关使用车间,防止煤气来源切断后产生负压,引起回火爆炸。 ②由应急救援组负责组织人员将泄漏点危险范围内火源及危险物品彻底清除,以防引起煤气着火事故。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补漏,清理现场附近有无中毒人员,如发现中毒人员要配合医护组进行紧急抢救。 ③紧急疏散组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除抢险人员以外,无关人员紧急撤到危险区域以外上风口处。稳定救灾秩序,同时立即清理 道路,为运送救灾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准备。 ④医疗救护组接到抢险通知后,立即组织医护人员携带急救器材和药品赶往事故现场。 ⑤安全处认真检查事故现场,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避免因抢险发生其它以外事故。 ⑥应急救援组准备好抢修工具、器械,在煤防站监护下,对泄漏点进行补漏抢修。 导致中毒处置措施: (1)发现煤气中毒者应将伤者及时抢救出危险区域,放在通风处,及时通知医疗救护组到现场急救,并通知公司安全处、总调室及公司有关领导,设置警戒线,以防无关人员误入再次发生中毒事故,致使事故扩大。 (2)轻微中毒者迅速及时地救出煤气区域,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有防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 (3)轻度中毒者,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可直接送往就近的医院救治。 (4)中度中毒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通知医疗救护组和就近医院赶往现场急救。 (5)重度中毒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或使用苏生器急救。并通知医疗救护组和就近医院赶往现场急救。 (6)重度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救护车送往较远的医院救治,就近送医院抢救时,途中要做吸氧、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等抢救措施,并有医护人员护送。 | ||
应急防护及自救护救 | 应急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其有毒气体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自救护救: 救援人员必须按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如遇突发情况应及时脱离危险区域,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应急处理。 |
煤气发生炉火灾事故现场应急措施
重要环境因素 | 煤气发生炉 | 发生地点/岗位 | 煤气发生炉 |
潜在环境影响 | 煤气泄漏遇明火等燃烧引起大气环境污染,消防废水导致水体污染 | ||
信息报告流程 | 报警方式采用现场报警系统(内部电话、手机(公司内部虚拟网)等通讯工具)报告,所在岗位的当班班长立即(指在1小时内,下同)向组长/主管逐级报告,组长/主管立即向立即向副总汇报。 | ||
应急救援器材 | 灭火器材、堵漏器材、呼吸器、防化服、防毒面具、对讲机等 | ||
应急处置措施 | 发现煤气设备着火后,当班人员要立即向保卫处报警,并向公司调度室、煤防站、安全处报告情况,同时采取措施如下: (1)通知风机房停止回收煤气,动力外网停送煤气,各用户停止使用煤气加压机停机,关闭柜前后盲板阀、蝶阀,同时开启柜前放散阀,向煤气柜内或管道通入氮气。 (2)立即设定警戒线,防止着火后固煤气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周围40米以内禁止车辆行人通过。 (3)煤气管道着火,直径小于lOOmm的管道,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或用泥土和湿麻袋片等灭火。直径大于lOOmm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氨气,但设施内煤气压力最低不得小于lOOPa,严禁突然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 (4)煤气设备管道如已被烧红,严禁用水直接灭火。避免发生回火,应立即向煤气用户管道通入氮气,稀释管道内煤气。 (5)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 (6)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打开所有放散,迅速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 | ||
应急防护及自救护救 | 应急防护: 呼吸系统的防护:可能接触其有毒气体或烟雾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自救护救: 救援人员必须按防护规定着装,并注意风向,必须两人以上进行;如遇突发情况应及时脱离危险区域,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应急处理。 |
应急救援队伍名称 | 应急救援人员姓名 | 公司职务 | 应急救援队伍职务 | 联系电话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 | 于浩然 | 总经理 | 救援总指挥 | 13906459722 |
杨国林 | 厂长 | 救援副总指挥 | 15066760120 | |
后勤保障组 | 刘统选 | 生产主任 | 组长 | 15318646779 |
孙海升 | 车间主任 | 13793580338 | ||
抢险救援组 | 李永涛 | 车间主任 | 组长 | 13583563723 |
滕琦 | 车间主任 | 13583556298 | ||
警戒组 | 锁福国 | 保卫科长 | 组长 | 15305358708 |
苗传新 | 保卫科员工 | 18306454726 | ||
通讯联络组 | 彭永环 | 办公室主任 | 组长 | 15266508509 |
孙国强 | 办公室副主任 | 13780922832 | ||
医疗救助组 | 李 欣 | 医疗护士 | 组长 | 13695353522 |
赵娜娜 | 医疗护士 | 15192291690 | ||
环境监测组 | 方庆余 | 工程师 | 组长 | 13665443698 |
陈本荣 | 工程师 | 15066760126 | ||
24小时值班电话 | 0535-2173232 |
单 位 | 电 话 |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 | 0535-6920549 |
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州分局 | 0535-2212930 |
莱州市政府值班电话 | 0535-2222138 |
莱州市消防大队 | 0535-2211266 |
环保应急电话 | 12369 |
消防 | 119 |
公安 | 110 |
急救 | 120 |
莱州市环境监测站 | 0535-2281701 |
莱州市程郭镇政府环保办公室 | 0535-2419700 |
莱州市程郭镇消防、安全办公室 | 0535-2419736 |
莱州市福康医院 | 13791842518 |
协作单位电话 | |
新希望六和饲料有限公司 | 13806388056 |
周边村庄联系方式 | |
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沙埠庄村 | 15106576068 |
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罗家营村 | 13583525212 |
分 类 | 名 称 | 数量 | 设置位置 | 负责人 | 联系电话 |
安全防护预防物资及装备 | 灭火器(手提式) | 180 | 公司各区域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灭火器35KG | 4 | 生产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自给式呼吸机 | 1 | 仓库 | 彭永环 | 15315153332 | |
防护服 | 2 | 仓库 | 彭永环 | 15315153332 | |
防毒面具 | 15 | 仓库、生产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防护镜 | 5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防护手套 | 10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安全带 | 4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消防栓 | 4 | 公司各区域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安全出口标志 | 20 | 公司各区域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
现场抢救物资及装备 | 事故池(1200m3) | 1 | 公司厂内 | 孙希伟 | 18660550805 |
潜水泵 | 3 | 公司厂内 | 孙希伟 | 18660550805 | |
编织袋 | 150 | 仓库 | 孙希伟 | 18660550805 | |
钢丝 | 100 | 维修间 | 陈璞山 | 13465503429 | |
大锤 | 10 | 维修间 | 陈璞山 | 13465503429 | |
铁锨 | 80 | 仓库 | 杜军霖 | 13573578765 | |
监控报警 | 可燃气体报警仪 | 20 | 生产车间 | 杨国林 | 15066760120 |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表
事件名称 | ||||||||||
初步判断事件可能等级 | ||||||||||
发生时间 | 发生地点 | |||||||||
引发事件原因 | □安全生产□企业排污□工程施工 □环境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交通运输 □其他 | |||||||||
污染物质 名称: 俗称: | 稳定性/危险性 | |||||||||
理化性质 | ||||||||||
允许极限 | 水中: 空气中: 土壤中: | |||||||||
污染强度 | 泄漏数量 | |||||||||
备 注 | ||||||||||
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后果情况 | 事件人员死亡总数(人) | 因污染死亡人数(人) | ||||||||
人员重伤数(人) | 人员中毒数(人) | |||||||||
需转移附近居民人员数(人) | 预计经济损失(万元) | |||||||||
备注 | ||||||||||
可能涉及 环境敏感点 | □饮用水源地(距离事发地:公里;影响人数:) □学校、医院、居民集中区等(涉及人数:)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级:距离:) □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级:距离:) □其他 | |||||||||
污染可能扩散路线图 | ||||||||||
简要处置情况 |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
其他说明 | ||||||||||
签发人 | 签发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
传令人 | 传令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
命令内容: (包括信息来源、事件现状、宣布事宜)
| |||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 间: | |||
备 注: |
签发人 | 签发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
传令人 | 传令时间 | 年 月 日 时 分 | |
命令内容: (宣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现场基本恢复,现场指挥部(小组)撤离,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善后恢复工作)
| |||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 间: | |||
备 注: |